“85后”教授夫妻历经曲折,终发Nature子刊封面!
(神秘5后地球uux.cn报道)据科学网微信公众号(沈春蕾):鲜花来拜年喽。这可不是教授一朵普通的花,它在地球上存活了约1亿年,夫妻在此期间容颜未改。历经
这朵花的曲折主要发现者是青岛科技大学一对“85后”夫妻教授——王硕和施超,他们有着共同的刊封研究对象——1亿年前的琥珀化石。
2月1日5后《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以封面论文形式报道了这对夫妻的教授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在琥珀化石里发现了最古老的夫妻完整花朵,并在1亿年后的历经南非开普地区找到了这朵花。
容颜未改:从化石到真花

形成于约1亿年前的鼠李科Phylica属琥珀化石(王硕供图)
1亿年前,地球上的刊封花(被子植物)是如何而来?在学术界,这个话题争执了约160年5后一直迟迟未解。教授
化石能够提供最好的夫妻答案。一般来说,植物化石保存的信息仅限于部分器官。研究人员对白垩纪早中晚期的研究中很少发现有完整的被子植物花化石,即使有,大多也已经绝灭。
8年前,王硕和施超联合一支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对21琥珀化石的表面细微形态特征和内部三维结构开展系统进化分析,发现了1亿年前完好保存下来的枝条、花朵、果实、叶片、花粉等多器官实体化石,并复原了这个植物从幼年到成熟的生长发育全过程。
为什么这项研究要经历8年之久?研究人员最初研究了40多块琥珀化石,但有部分化石保存状态不够好,在做CT扫描时扫不出清晰的三维结构,最终才确定了21块琥珀化石模式标本。
另外,在化石鉴定的过程中,研究也走了一些弯路。此前,这些化石曾被错误鉴定为裸子植物和藻类植物。后来,研究人员将琥珀内包藏的化石与其可能的后裔进行一一比对,排除了不同植物类群间趋同进化的可能。
还有一项意外的发现是,研究人员在南非的开普植物区找到了与琥珀化石里植物形态特征几乎一致的现存植物类群。
王硕介绍,该类群来自鼠李科Phylica属,是生长于开普地区的濒危植物。“该属植物可能在南非开普植物区生存繁衍了约1亿年,从恐龙繁盛的中生代开始,一直绽放至今。”

现存的鼠李科Phylica属(王硕供图)
起源于新生代以前的裸子植物,像银杏、水杉被学术界称为“活化石”。“1亿年前的Phylica至今在形态上几乎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我们有理由称其为被子植物活化石。”王硕说。
野火求生:从远古到现代
1亿年后再相遇,还是那朵花。
Phylica植物的现存种绝大部分特定分布于非洲南端开普植物区,而研究中使用的琥珀化石却发现于缅甸北部。两者分处不同的大陆板块。
这一现象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缅甸北部的植物区系与非洲大陆最南端的植物区系存在联系,这与上亿年来板块运动造成的“沧海桑田”有关。

琥珀化石随印度板块向北漂移的过程重建图(王硕供图)
王硕解释道,这些完好保存在琥珀中的化石植物在印度板块与冈瓦纳古陆带尚未完全分离前即已形成,随着冈瓦纳古陆的解体和印度板块的北移,这一生物群的祖先通过印度板块传播到缅甸北部,但它们的后裔却一直在南非的开普植物区生存繁衍。
这1亿年间地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气候剧变、板块漂移、海陆变迁,期间还发生了白垩纪—第三纪生物大灭绝(距今约6500万年),恐龙因此消失,Phylica的其它姐妹群也逐渐灭绝。
与此相对的是,在白垩纪中期(距今约1亿年),被子植物快速辐射演化现象及其原因一直是生物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达尔文在内,他曾称其为abominable mystery(恼人之谜)。
针对此问题,这支国际研究团队提出一个观点:白垩纪中期频繁发生的火灾可能是被子植物演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在南非开普植物区硬叶灌木和多浆植物对干旱炎热环境的适应演化中,野火扮演着重要角色。已有的研究发现,至今许多分布于开普区的植物都具有火灾适应性。
同样,该项研究发现的植物化石也表现出对频繁野火的高度适应性,如细长且紧紧聚缩在一起的叶片、被叶片紧紧裹护着的花朵、表面密实的毛被等。
在这些琥珀化石中,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大量疑似被火烧过的植物残骸,也佐证了在白垩纪中期火灾频繁发生。这些迹象均表明,被子植物对环境的强适应性可能是其快速辐射演化的一个原因。
谁曾想到,花开富贵的背后还有一段逆境中求生的历史。经历了时间洗礼的Phylica的后裔在非洲最南端生存繁衍至今,并成为如今南非开普植物区Fynbos(开普植物区特有的硬叶灌木和多浆植被)的重要类群。

琥珀化石形成时期生态复原图,图中地表低矮植物为Phylica(王硕供图)
投稿风波:从被拒到封面
据了解,这项研究成果的分量足够投稿《科学》《自然》等顶刊,却在投稿过程中遭遇了多家期刊的拒绝。
被拒的原因来自以北美古脊椎动物协会(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SVP)为首的部分科研团体的阻扰,他们联合众多国际期刊,质疑我国科研人员对缅甸北部琥珀化石的研究存在伦理问题。
琥珀由松柏类等植物分泌的树脂经过数千万年至亿年的地下埋藏与矿化作用所形成,是生物起源和演化等研究首屈一指的珍贵化石资源。
血珀则堪称其中的极品。它又称血琥珀、红琥珀,颜色呈红色或深红色,主要产自缅甸北部,形成于约9900万年至1.1亿年前的白垩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琥珀之一。普通的琥珀大多呈淡黄至深棕色,而血珀之所以呈现红色色泽,是因为发生在琥珀表面的氧化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扩散到琥珀内部,从而形成“红如血”的血珀。

“血琥珀”其实是一种具有红色色泽的琥珀化石(王硕供图)
除了缅甸,墨西哥、多米尼加、波罗的海等地区也出产极少量血珀。但是天然的血珀颜色灰暗且杂质较多,所以市场上纯净美观的血珀多是经过人工烤制改色而来的。
血珀作为琥珀中的一个重要品种,不仅具有较高市场价值,在科研上也有其重要意义,我国科研人员以此为研究对象取得了系列显著的成果,比如首次发现已灭绝昆虫、植物甚至恐龙等重要生物类群。
然而,SVP却恶意曲解“血”字形容颜色的含义,将“染工人之血”的污名强加于“血琥珀”,并联合多家期刊对我国科研人员的相关研究论文进行全面封锁,使得我国在琥珀化石研究领域一度变得举步维艰,也让这篇论文的投稿四处碰壁。
为了抗议国外团体对我国琥珀化石研究的污名化,来自青岛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世博会博物馆、英国开放大学、美国堪萨斯大学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在《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上联合发表了“Balance scientific and ethical concerns to achieve a nuanced perspective on ‘Blood Amber’”(平衡科学和伦理关注:看待“血琥珀”的微妙视角)一文。
这篇文章不仅揭示了“血琥珀”的真正形成过程,还阐明了我国科学家的立场,希望有关国际团体,尤其是科学团体,能够正视该问题,勿继续诋毁我国的琥珀化石科研工作,并推动琥珀化石研究的正常开展。
此文的刊发也促成了这篇最新的研究成果登上《自然—植物》的封面,为期近一年半的论文投稿风波暂告一段落。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77-021-01091-w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9-021-01479-z
相关报道:国际首次从琥珀中发现最古老的现存花朵!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央视新闻客户端:近日,青岛科技大学教授王硕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植物》发表封面论文《一亿年前琥珀中发现起源于南非的适火性鼠李科植物》。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从琥珀中发现最古老的现存花朵,为东南亚地区早期有花植物演化与板块运动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
据了解,此次研究发现的琥珀是完好保存了一亿年前花朵、果实、叶片、原位花粉等多器官的实体化石。这些完好保存在琥珀中的化石植物在印度板块与冈瓦纳古陆带尚未完全分离前即已形成,随着冈瓦纳古陆的解体和印度板块的北移,这一生物群的祖先通过印度板块传播到缅甸北部,但它们的后裔却一直在南非的开普植物区生存繁衍。该研究成果由青岛科技大学王硕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辽宁抚顺琥珀研究所和福建农林大学等单位,以及英国开放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和南非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密切合作,历经八年时间取得。
王硕介绍说,该类植物从恐龙繁盛的中生代开始一直绽放至今,是罕见的被子植物活化石。研究发现,化石植物的花朵、叶片、毛被等表现出对频繁野火的高度适应性,同时在琥珀化石中存在大量疑似被火烧过的植物残骸,这也佐证了在白垩纪中期火灾频繁发生。种种迹象表明,被子植物对环境的强适应性可能是其快速辐射演化的一个秘密。
这朵花的曲折主要发现者是青岛科技大学一对“85后”夫妻教授——王硕和施超,他们有着共同的刊封研究对象——1亿年前的琥珀化石。
2月1日5后《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以封面论文形式报道了这对夫妻的教授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在琥珀化石里发现了最古老的夫妻完整花朵,并在1亿年后的历经南非开普地区找到了这朵花。
容颜未改:从化石到真花

形成于约1亿年前的鼠李科Phylica属琥珀化石(王硕供图)
1亿年前,地球上的刊封花(被子植物)是如何而来?在学术界,这个话题争执了约160年5后一直迟迟未解。教授
化石能够提供最好的夫妻答案。一般来说,植物化石保存的信息仅限于部分器官。研究人员对白垩纪早中晚期的研究中很少发现有完整的被子植物花化石,即使有,大多也已经绝灭。
8年前,王硕和施超联合一支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对21琥珀化石的表面细微形态特征和内部三维结构开展系统进化分析,发现了1亿年前完好保存下来的枝条、花朵、果实、叶片、花粉等多器官实体化石,并复原了这个植物从幼年到成熟的生长发育全过程。
为什么这项研究要经历8年之久?研究人员最初研究了40多块琥珀化石,但有部分化石保存状态不够好,在做CT扫描时扫不出清晰的三维结构,最终才确定了21块琥珀化石模式标本。
另外,在化石鉴定的过程中,研究也走了一些弯路。此前,这些化石曾被错误鉴定为裸子植物和藻类植物。后来,研究人员将琥珀内包藏的化石与其可能的后裔进行一一比对,排除了不同植物类群间趋同进化的可能。
还有一项意外的发现是,研究人员在南非的开普植物区找到了与琥珀化石里植物形态特征几乎一致的现存植物类群。
王硕介绍,该类群来自鼠李科Phylica属,是生长于开普地区的濒危植物。“该属植物可能在南非开普植物区生存繁衍了约1亿年,从恐龙繁盛的中生代开始,一直绽放至今。”

现存的鼠李科Phylica属(王硕供图)
起源于新生代以前的裸子植物,像银杏、水杉被学术界称为“活化石”。“1亿年前的Phylica至今在形态上几乎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我们有理由称其为被子植物活化石。”王硕说。
野火求生:从远古到现代
1亿年后再相遇,还是那朵花。
Phylica植物的现存种绝大部分特定分布于非洲南端开普植物区,而研究中使用的琥珀化石却发现于缅甸北部。两者分处不同的大陆板块。
这一现象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缅甸北部的植物区系与非洲大陆最南端的植物区系存在联系,这与上亿年来板块运动造成的“沧海桑田”有关。

琥珀化石随印度板块向北漂移的过程重建图(王硕供图)
王硕解释道,这些完好保存在琥珀中的化石植物在印度板块与冈瓦纳古陆带尚未完全分离前即已形成,随着冈瓦纳古陆的解体和印度板块的北移,这一生物群的祖先通过印度板块传播到缅甸北部,但它们的后裔却一直在南非的开普植物区生存繁衍。
这1亿年间地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气候剧变、板块漂移、海陆变迁,期间还发生了白垩纪—第三纪生物大灭绝(距今约6500万年),恐龙因此消失,Phylica的其它姐妹群也逐渐灭绝。
与此相对的是,在白垩纪中期(距今约1亿年),被子植物快速辐射演化现象及其原因一直是生物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达尔文在内,他曾称其为abominable mystery(恼人之谜)。
针对此问题,这支国际研究团队提出一个观点:白垩纪中期频繁发生的火灾可能是被子植物演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在南非开普植物区硬叶灌木和多浆植物对干旱炎热环境的适应演化中,野火扮演着重要角色。已有的研究发现,至今许多分布于开普区的植物都具有火灾适应性。
同样,该项研究发现的植物化石也表现出对频繁野火的高度适应性,如细长且紧紧聚缩在一起的叶片、被叶片紧紧裹护着的花朵、表面密实的毛被等。
在这些琥珀化石中,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大量疑似被火烧过的植物残骸,也佐证了在白垩纪中期火灾频繁发生。这些迹象均表明,被子植物对环境的强适应性可能是其快速辐射演化的一个原因。
谁曾想到,花开富贵的背后还有一段逆境中求生的历史。经历了时间洗礼的Phylica的后裔在非洲最南端生存繁衍至今,并成为如今南非开普植物区Fynbos(开普植物区特有的硬叶灌木和多浆植被)的重要类群。

琥珀化石形成时期生态复原图,图中地表低矮植物为Phylica(王硕供图)
投稿风波:从被拒到封面
据了解,这项研究成果的分量足够投稿《科学》《自然》等顶刊,却在投稿过程中遭遇了多家期刊的拒绝。
被拒的原因来自以北美古脊椎动物协会(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SVP)为首的部分科研团体的阻扰,他们联合众多国际期刊,质疑我国科研人员对缅甸北部琥珀化石的研究存在伦理问题。
琥珀由松柏类等植物分泌的树脂经过数千万年至亿年的地下埋藏与矿化作用所形成,是生物起源和演化等研究首屈一指的珍贵化石资源。
血珀则堪称其中的极品。它又称血琥珀、红琥珀,颜色呈红色或深红色,主要产自缅甸北部,形成于约9900万年至1.1亿年前的白垩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琥珀之一。普通的琥珀大多呈淡黄至深棕色,而血珀之所以呈现红色色泽,是因为发生在琥珀表面的氧化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扩散到琥珀内部,从而形成“红如血”的血珀。

“血琥珀”其实是一种具有红色色泽的琥珀化石(王硕供图)
除了缅甸,墨西哥、多米尼加、波罗的海等地区也出产极少量血珀。但是天然的血珀颜色灰暗且杂质较多,所以市场上纯净美观的血珀多是经过人工烤制改色而来的。
血珀作为琥珀中的一个重要品种,不仅具有较高市场价值,在科研上也有其重要意义,我国科研人员以此为研究对象取得了系列显著的成果,比如首次发现已灭绝昆虫、植物甚至恐龙等重要生物类群。
然而,SVP却恶意曲解“血”字形容颜色的含义,将“染工人之血”的污名强加于“血琥珀”,并联合多家期刊对我国科研人员的相关研究论文进行全面封锁,使得我国在琥珀化石研究领域一度变得举步维艰,也让这篇论文的投稿四处碰壁。
为了抗议国外团体对我国琥珀化石研究的污名化,来自青岛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世博会博物馆、英国开放大学、美国堪萨斯大学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在《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上联合发表了“Balance scientific and ethical concerns to achieve a nuanced perspective on ‘Blood Amber’”(平衡科学和伦理关注:看待“血琥珀”的微妙视角)一文。
这篇文章不仅揭示了“血琥珀”的真正形成过程,还阐明了我国科学家的立场,希望有关国际团体,尤其是科学团体,能够正视该问题,勿继续诋毁我国的琥珀化石科研工作,并推动琥珀化石研究的正常开展。
此文的刊发也促成了这篇最新的研究成果登上《自然—植物》的封面,为期近一年半的论文投稿风波暂告一段落。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77-021-01091-w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9-021-01479-z
相关报道:国际首次从琥珀中发现最古老的现存花朵!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央视新闻客户端:近日,青岛科技大学教授王硕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植物》发表封面论文《一亿年前琥珀中发现起源于南非的适火性鼠李科植物》。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从琥珀中发现最古老的现存花朵,为东南亚地区早期有花植物演化与板块运动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
据了解,此次研究发现的琥珀是完好保存了一亿年前花朵、果实、叶片、原位花粉等多器官的实体化石。这些完好保存在琥珀中的化石植物在印度板块与冈瓦纳古陆带尚未完全分离前即已形成,随着冈瓦纳古陆的解体和印度板块的北移,这一生物群的祖先通过印度板块传播到缅甸北部,但它们的后裔却一直在南非的开普植物区生存繁衍。该研究成果由青岛科技大学王硕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辽宁抚顺琥珀研究所和福建农林大学等单位,以及英国开放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和南非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密切合作,历经八年时间取得。
王硕介绍说,该类植物从恐龙繁盛的中生代开始一直绽放至今,是罕见的被子植物活化石。研究发现,化石植物的花朵、叶片、毛被等表现出对频繁野火的高度适应性,同时在琥珀化石中存在大量疑似被火烧过的植物残骸,这也佐证了在白垩纪中期火灾频繁发生。种种迹象表明,被子植物对环境的强适应性可能是其快速辐射演化的一个秘密。
(责任编辑:时尚)
推荐文章
-
《精灵宝可梦Lets Go》最新内容预览 switch平台独占
精灵宝可梦Let's Go是系列最新作品,也是switch平台独占的游戏,这款游戏最近也曝光了很多相关情报,玩家可以从精灵宝可梦GO导入精灵,也是给玩家们创造了非常大的福利,下面游戏最新消息内 ...[详细]
-
宝可梦社即将于9月22日出售《宝可梦:朱/紫》主题新扩展强化卡牌包。日前民圆公开了部分新卡牌的设念,一起去先睹为快。·本次表态的是去自《宝可梦:朱/紫》游戏中帕我迪亚处所的四天王·奇力SR)、克莱克雷 ...[详细]
-
B社《星空》有着令人易以置疑的范围,并且会正在出售后公布各种质料片,固然我们晓得DLC会出售,但甚么时候能出售呢,我们真正在没有晓得。《星空》总监霍华德正在接管中媒采访时表示,《星空》会有DLC,但他 ...[详细]
-
7月11日消息,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下称报告),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6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 ...[详细]
-
血污夜之仪式是恶魔城系列续作,相对于传统恶魔城,这款游戏在画面玩法上有了很多的改动,这次新版本游戏流程大约10个小时,并且还有全新的故事剧情,喜欢恶魔城的小伙伴可以期待一下。《血污:夜之仪式》,这款被 ...[详细]
-
Nexon旗下做品《天下乡与懦妇:决斗》新DLC角色“街霸”将于下周公布。远日又有一段闭于该角色的少真机演示曝出,掀示“街霸”与多个分歧角色对战的场景。“街霸”将于9月14日做为当前季票的一部分插足角 ...[详细]
-
《宝可梦:大年夜散结》公布了新宝可梦“水焰鸡”的饱吹视频,它将于9月14日上线游戏。“水焰鸡”是均衡型宝可梦,可正在战役中切换下矫捷才气的拳击气势,或强力抨击挨击性的踢击气势。饱吹视频:视频截图: ...[详细]
-
V社的硬件家心并出有果为 Steam Link 等产品的掉败而结束,也没有会正在 Steam Deck 的胜利后便停下足步。正在畴昔两年里,V社曾多次表示将去会推出更多硬件,包露完整独立的 VR 头隐 ...[详细]
-
《月圆之夜》即将于7月29日-8月4日聘请三十两位主播参与团建活动,众位齐散镜中对决开启S4版本新一轮体验,用一周时候决出最后总冠军,且看他们是如何利用舞陪登顶夺魁!统统玩家皆可之前往民圆直播间没有雅 ...[详细]
-
塞我维亚是一个充谦了欧洲风情的古朴国度,那里的文明多样性较强,让您感受到一股浓烈的同域风情战气象,塞我维亚人借是非常友擅的,那里的天然景没有雅战人文景面战好食皆是较为吸惹人的存正在,上里给大年夜家分享 ...[详细]
热点阅读